江苏博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专注于脑科学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协助科学家、临床专家更有效地探索脑科学奥秘。
“博恩(Braintech)”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脑科学设备的研究与发展,倡导“共享科技未来”的核心发展理念,坚持以技术创新推动公司事业的整体发展,并紧追科技技术前沿提升公司在脑科学领域的地位。公司研发实力雄厚,拥有东方学者1人,浦江人才2人,并引进中组部青年千人1人;已承担部、省、市、区的科技项目计划多项,与众多知名研究机构、高校院所有广泛的技术合作。
目前,公司可提供电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超微型显微成像系统,多通道刺激发生器,团队无线脑电事件相关电位系统,睡眠监测系统,神经信号分析软件,行为认知科学仪器,五大类近百种型号的仪器设备和软件。同时,我们还与国内外厂商合作,提供各类研究用电生理类耗材和设备。公司坚持以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解决研究难题、提高研究效率。公司现拥有1500㎡洁净的生产制造场地,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强有力的产品制造和品质保障队伍,保证交付客户的产品都能满足统一的质量标准。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公司的服务宗旨。多年来我们已服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UCLA、协和医院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的研究机构及医院,同时也在同全球同行的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
我们坚信,“博恩”永远是您可以信赖的朋友,并期待着与您一起分享成功和未来。
10月29日上午,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开幕,近7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100多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汇聚一堂,聚焦基础科研、国际合作和青年成长展开“头脑风暴”。本次论坛邀请了44位诺贝尔奖科学家、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科学家,数十位中国两院院士,100位世界顶尖青年科学家汇聚一堂,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一主题,纵论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的紧密关系,探讨科技的巅峰与未来的极限。29日下午,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发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世界顶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杰出科学家与其他几十位顶尖科学家参加今年的论坛。期待着今年的论坛,顶尖科学家们与青年科学家们对人类科技与人类未来的又一次火花碰撞。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获得者分别是来自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2019.10.10(周四)—10.13(周日)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将于2019年10月10日-13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本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多名高水平专家学者,将对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神经科学的最新发展及 其科研成果进行研讨交流,预计参会人数将达到3000人;神经科学学术年会已经连续召开了12届,会议上设有实验仪器、耗材展览,促进产学研领..
过去几十年的研究发现,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化出一套称为生物钟的系统,它在内部驱动着几乎每个细胞的节律。生物钟的活动受到细胞中各种通路信号的影响。在最近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医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助理教授曹瑞峰(音译)博士与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个由7个实验室组成的团队重点研究了细胞压力信号与生物钟之间的相互作用。 调节通路示意图细胞应对各种压力信号通过激活信号转导级联蛋白eIF2α为中心,这是一个关键因素,协调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发现,在一个中央大脑时钟e..
为什么警报或尖叫发出粗糙的声音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当检测到这些声音时,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近日,来自日内瓦大学(UNIGE)和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HUG)的神经科学家一直在分析人们在聆听各种不同声音时的反应,确定人们认为不同频率重复的声音刺激在多大程度上让人厌恶。科学家还研究了这些声音刺激时大脑内部受刺激的区域。他们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不仅常规声音处理神经环路被激活,同时处理厌恶感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也显著激活了。这解释了为什么大脑在听到这种声音时会进入警觉状态。警报声、人工的(例如汽..
前言 本文笔者将为大家分享之前在《首届中国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高峰论坛》上Dr. Shiv Sabesan, Ph.D.向大家汇报的:《无创神经调控相关的前沿技术分析》。Shiv Sabesan是美国莱斯大学计算机工程教授,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巴罗神经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助理教授,VNS及DBS技术的主要开发者之一。Beth Israel Deaconess医疗中心神经病学博士后。RIKEN高级脑血管病治疗室访问研究员。美国癫痫基金会青年研究员奖获得者,致力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于脑电生物标..
读文献不要只看文献描述的工作,还得有四个W:是谁做的(Who did it?) 、什么时候做的(When?)、在哪里做的 (Where?)、为什么会做这工作(Why?)。
香菜,又名芫荽[yán sui],是人们熟悉的提味蔬菜,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我国西汉时(公元前一世纪)张骞从西域带回,所以香菜在我国可以说历史相当悠久。虽说叫做香菜,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它的味道,有些人就特别讨厌香菜的味道,形容其如肥皂一般。研究发现,讨厌香菜味道的人都拥有一个名为OR6A2的基因,这个基因对于醛类物质十分敏感,而香菜中就恰恰大量含有这种醛类物质。因此,并非这些人爱挑食,而是基因在作怪。